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宣布,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效发明专利合计达到98.7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一消息是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6日公布的。这表明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以激发这些存量专利的潜力,促进专利的产业化。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布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确提到了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及强化专利转化激励政策。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的产业化率,同时增加全国专利技术合同的成交额,使其达到8000亿元。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9月,国内高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高达76.7万件,而科研机构则拥有22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25.3%,超过四分之一。
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改进制度和机制,以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和运用。根据最新发布的方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
首先,他们将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面的存量专利盘点。这将包括动员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出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建立供需对接、推广应用和跟踪反馈机制,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的有效专利全覆盖。
其次,专利将被统一线上登记入库,然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专利按照产业领域细分,向企业进行匹配推送。企业将对这些专利的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价,并反馈对专利技术的改进需求以及对产学研合作的意向。
最后,将加强推广对接和资源匹配。这包括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的协同合作。根据存量专利的不同情况,将采取差异化的推广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高价值的专利,将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以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精准对接,促进专利的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