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确定,济南入列;
8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评定结果公示,济南槐荫区入列;
8月15日,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评定结果公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列……从强市,到强县,到强园区,济南跻身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这是国家层面对一座城市知识产权“硬实力”和“软环境”的高度认可。
济南知识产权缘何“强”?“强”在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最完美的解答——“答案”源自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推动“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释放知识产权政策红利,不断激发知识产权创新动能,逐渐构筑知识产权活力“生态圈”。
“答案”同样在于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耕细耘,创新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与城市首位度相匹配、与市场主体创新相促进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真正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保护、管理“全链条”。
沃土厚植,静待花开。期待成长的小微企业能够在“家门口”解决知识产权困惑,期待收获的科创企业能够播下孕育果实的“专利金种”,期待崛起的主导产业能够依托“专利导航”驶入高速赛道。在济南,知识产权与城市梦想彼此赋能,相融伴生。
“如同为隧道掘进机安装上‘眼睛’,对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进行动态成像,让掘进机可以‘边掘边探’。”由山东大学自主研发的“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三维地震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成功摘金”。
这是我国对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的至高认可,近3年连续3项“中国专利金奖”花落济南,金奖数量居全省首位。每一项金奖的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技术沉淀,不言败的研发团队、不气馁的追逐探索,这种沉着与坚持的自信和底气是“知识产权强市”所赋予的——
因为有生机盎然的知识产权创造沃土,企业创新激情涌动不息。面向社会征求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难点,由企业与高校院所等组成联合体集中攻关;建立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库,加大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扶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12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33项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项目,形成由2400余件发明专利、400余件PCT国际专利组成的高价值专利池。
因为有资金无忧的知识产权金融活水,企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银行“敢放贷”,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纳入全市20亿元风险补偿池,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和风险保障作用;企业“会质押”,构建“专利+优势产业+高端服务+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对接模式,“面对面”服务,“点对点”支持;活水更“畅流”,设立全省市级层面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首期资金规模2亿元。2019年以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13笔,年均增长54.01%;质押融资金额61.68亿元,年均增长56.62%。
因为有高效畅通的知识产权转化路径,企业创新动能强劲澎湃。企业发展“有导航”,为120个重点企业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在17个重点产业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建立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成果转化“有桥梁”,建立企业专利需求库,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高效衔接;举办“济南知识产权强省会建设创新大赛”,搭建高价值专利创造培育和价值实现平台。
因为有想企所想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企业创新资源集聚赋能。服务是“高端的”,24家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制高点;服务是“精准的”,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产业联盟,为联盟企业提供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布局等一揽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服务是“接地气的”,设立51家商标品牌指导站,11家专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累计覆盖全市中小微企业4447家。
从高空俯瞰,稻田连成一片,一辆辆收割机犹如画笔一般在广袤的黄色画卷上划过……每年金秋时节,便是吴家堡水稻田丰收的日子,一粒粒稻香浓郁的大米寄托着很多济南人心中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乡愁”。如今,这份“乡愁”更
浓,也更美,因为正成为一份“有乡愁”的产业。
2021年,“吴家堡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让市内四区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并且让一粒米串起这片黄河流域土地上的品牌梦、产业梦、富民梦。这就是槐荫区能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的实力印证。
地理标志商标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槐荫区市场监管局从战略高度出发,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推动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中国地理标志产业大厦,打造地理标志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通过因地制宜“精细滴灌”,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助力品质升级、商标助力品牌打造等方面优势,让其真正成为地域特色产品的“护身符”和兴农富农的“金招牌”。
在“知识产权强县”,知识产权正以更多的方式让经济发展之路更加广阔。槐荫区市场监管局出台一系列激发企业创新创造内生动力的知识产权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创新主体发展,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年投入扩大至600万元。截至2021年底,全区拥有发明专利1735件;2021年全年新增注册商标6387件,同比增长43%;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拥有马德里国际商标69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拥有6家。
知识产权以更多的方式让经济发展之路更加畅通。槐荫区市场监管局为创新与资本搭起“直通桥”,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惠益面,让“知本”对接资本变真金,让创新企业摆脱成长道路上的“资金烦恼”。近3年,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2亿元。
知识产权以更多的方式让经济发展之路更加坚定。槐荫区市场监管局连续3年评选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3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军作用正日益凸显。从2017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到2022年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区,槐荫区市场监管局将全力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质量高、保护效果好、管理水平优、服务能力强的总体目标,让“强”更加实至名归。
“站点工作人员帮我们对拟推向市场的产品进行全方位评估,并提供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商标注册及保护方案,让我们在前行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在高新区,越来越多企业习惯有困惑找“站点”,这是一家从事生物医学领域技术研发企业的心声,“‘排雷’很重要,关键‘站点’就在家门口。”
他口中的“站点”,就是高新区市场监管部以园区为核心设立的知识产权工作站,在政策咨询、维权援助、资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全天候24小时“入园惠企”,开展菜单式知识产权培训、公益性品牌企业体检等活动,助力企业高价值专利布局提速和源头防控侵权风险,让知识产权服务真正“沉下去”,让效果“提上来”。
既可以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知识产权服务,又可以让市场“无缝对接”所需的知识产权成果,更能让知识产权战略与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产业发展实现有机融合,这种“细中有细”的服务模式,“知识产权强园区”下足了功夫。
服务更全链条。2021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区县级“区域特色产业专利导航暨培育高价值专利项目”,通过区域专利导航在重点行业、主要技术领域打破技术壁垒;2022年,联合龙头企业成立全市首个主导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并整合政策、人才、金融等健康产业知识产权资源,以嵌入式服务让知识产权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充分发挥“融作用”。
服务更接地气。依托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能力,以知识产权为抓手,为中小微企业定制“管家式”服务产品,降低企业负担成本,享受专业化服务,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积极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专注核心业务,真正成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征的“小巨人”。
服务更多层次。在全市创新设立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工作站)和特色化服务工作站,持续延伸服务触角,精准提升“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在全市创新开展“知识产权入库培优工程”,首批筛选83家优质企业入库,提供定向培训、IPO上市知识产权辅导、知识产权转化对接等服务。
服务更高效能。依托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各类知识产权拍卖、路演、培训等活动,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供需对接,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更加活跃、转移转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施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融资资助奖励,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库,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宣传、对接、交流。
……
随着采访的深入,济南知识产权之“强”的感受愈发深刻,“强”的缘由也愈发清晰。
“第一方阵”,更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担当。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将择高而立,向上而行,以更高的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以更高的效益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以更高的水平打造知识产权服务路径,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创新发展走在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作出济南贡献。